陶短房:普京访华能破解中俄天然气难题?

2014年05月20日14:13  海外网 收藏本文

  5月20日至21日,俄罗斯总统普京将到访中国,并与习近平主席进行一年内第7次会晤。对于这次两国首脑会晤,人们推测的讨论主题、会谈成果很多,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事项之一,就是老大难的中俄天然气供应协议问题。

  说“老大难”并不夸张:早在1996年,中俄双方就签署《中俄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政府间协定》,彼时普京尚未登上政治前台;2007年,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,将分别在2011年(西线)和2016年(东线)向中国供气,并在2020年达到每年680亿立方米的供应量;2011年10月,普京表示“天然气谈判已接近终点”,彼时他还是总理。此后每次双边首脑会晤,都会毫无例外传出“天然气协议会签”的消息,最终却都不了了之。

  此次出访前,普京表示“中俄天然气协议准备工作已进入‘最后阶段’”,路透财经援引瑞信的报告认为,最终协议价格可能接近中亚对华供应天然气价(较亚洲现货LNG价低30-50%)。但几乎与此同时,俄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又表示,俄坚持对华天然气价格要与出口欧洲天然气价格对标,并与石油及石油产品价格挂钩,同时坚持采取长期照付不议合同方式。这两项内容,恰是中俄天然气协议长期议而不决的关键分歧所在,倘俄方真的一步不让,协议能否顺利达成,又将一波三折。

  事实上,在当前复杂形势下,中俄两国都在追求“能源安全”。

  对俄罗斯而言,能源出口已成为其经济和财政第一命脉,倘在这一领域遇到障碍,俄罗斯经济发展、国际影响力和社会稳定,都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,因此他们会顽固坚持有利于自己的价格和支付条款。而对于中方而言,接受向欧洲标准看齐的天然气价格,对我方并无好处,正因如此,双方才围绕这一问题,争执了近20年之久。

 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、欧美对俄实施制裁以来,俄一方面继续使用“天然气大棒”牵制欧洲国家,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对能源出口多样化进行认真考量。毕竟,天然气在全球范围内并非紧缺资源,一旦欧洲权衡利弊,下决心减少对俄天然气依赖,出口集中于欧盟方向的俄罗斯本身,就会受到反噬。在这种情况下,经济规模庞大、能源“胃口”过人,且和俄有陆地接壤的中国,就势必成为俄扩大天然气出口范围的首选目标,对于当前的俄罗斯而言,是“能源安全”,甚至是“国家安全”的必需。

  正因为上述两大因素交织,俄才会在普京访华前,释放出看似自相矛盾、实则一以贯之的信号,即既要确保能源安全,又要追求利益最大化。

  对中方而言,“能源安全”的内涵却并不相同。

  当年“哈大”、“哈纳”之争,已让中方领教了俄对协议的诚信度,而能源进口来源单一的苦果,远至第四次中东战争时的美国,近至乌克兰危机中的乌克兰和西欧,都是最好的镜鉴。自中俄谈判进入马拉松状态至今十多年来,中国一直不遗余力地拓展海外能源渠道,并在中东、中亚、非洲等多地屡有斩获,俄罗斯气源之于中国,是锦上添花、好上加好,而不是不可或缺的能源命脉。

  在当前形势下,中俄双方就天然气问题互谅互让,达成最终协议,对彼此的“能源安全”都是一大促进。正因如此,普京总统的来访,势必让本已“接近终点”的谈判更进一步。但正如德沃尔科维奇所言,鉴于双方的谨慎态度,或许协议的签署,未必能在此次短短两天访问期间达成——即便抱持乐观态度的瑞信,也认为“年内签署”便算进度正常。

  (陶短房,旅加学者,海外网专栏作者)

 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,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(www.haiwainet.cn)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

(编辑:SN090)
分享到:
收藏  |  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
已收藏!

您可通过新浪首页(www.sina.com.cn)顶部 “我的收藏”,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。

知道了

0
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
  • 新京报媒目:“国民女婿”栽了,今后咋扮好男人?
  • 人民日报:“小推车”精神不能丢
  • 环球时报:广州裸官提前退休,雷终于化成雨
  • 中青报:“卖淫还房贷”怎可乱解其中味
  • @王传涛的小屋 :连打个的,都要赤裸裸的“专属权”